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362 被迫迎战 (二合一)(2 / 2)

“大明帝陵坚固无比,鞑虏短时间内绝对无法掘开。”

于谦当然不可能保证帝陵的安然无恙,不过历朝历代的皇帝陵寝各种防盗措施齐全,想要掘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到了近现代军阀挖掘帝陵,也是靠着炸药给硬生生的炸开,蒙古人可没有这个本事。

按照于谦的估计,最多就是皇陵地面建筑遭到破坏,绝对不会让先帝龙体受辱。

可问题是,大明皇帝能接受自己祖宗的地面冥宫受损吗?

答桉是否定的,特别是对于朱祁玉这种根基不稳的皇帝而言,可能会动摇他的统治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

“于卿家,先帝陵寝绝对容不得半点疏忽,必须要想办法阻止鞑虏的举动!”

“陛下,广宁门跟阜成门的两场苦战,昭示着鞑虏目前兵强马壮士气正盛,此时绝非出城迎战的最好时机。”

俗话说得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现在的蒙古大军才围攻京师没几天,虽然攻城遭受到了些许挫折,但事实上京师守军占据者城池之利,伤亡实则跟鞑虏旗鼓相当,甚至还略高一点。

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避其锋芒,等待蒙古人时日稍长士气降下去后,才是反攻的好时机。

“于卿家,朕顺应天命继承大统,如果连祖宗陵寝都保不下,如何面对历代先帝,如何能令百官万民信服?”

“尔等必须阻止此事发生!”

朱祁玉话已经说的非常明显了,他承担不起先帝皇陵被挖掘的风险,哪怕仅仅是地面的冥宫受损。

可能此时确实不是最好的迎战时机,但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朱祁玉连皇太后那一关都交代不过去。

面对皇帝的号令,于谦下意识还想着要据理力争,可内阁首辅陈循此刻却朝着他轻轻摇了摇头,示意此事不可违。

“臣,遵命!”

看到于谦终于选择的奉旨,某种意义上来说,朱祁玉也是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于谦是有治世之能的辅弼之臣,可他同样知道对方的性格耿直不屈。

如果于谦还是选择继续抗命不遵的话,朱祁玉哪怕再如何尊贤爱才,不得不做出“挥泪斩马谡”的举动,换上更为听话的亲信掌控大权。

“对了,沉侍郎可曾出使归来?”

搞定了皇陵危机,朱祁玉就问起了另外一件关心的事情。按照和议流程,现在沉忆辰应该要从蒙军营地返回京师,汇报和谈以及拜见太上皇的结果。

三天过去,沉忆辰别说是返回京师,连封奏章都没有派人传回京师,属实有些不同寻常。

“还未曾归来。”

于谦拱手回了一句,他其实也在等待着结果。

“该不会是鞑虏不讲道义,准备对来使下手吧?”

户部尚书金廉说出了这种可能性,否则沉忆辰断然没有理由,继续呆在敌军营地中。

“再派几人前往蒙军营地,询问到底发生了何事。”

“是,陛下。”

朝廷想要得知沉忆辰为何还不归来,身处蒙古大营中的沉忆辰,同样想要知道自己何时才能返回京师。

那日拜见明英宗朱祁镇后,沉忆辰以大明使臣的身份,又与大师也先正式和谈的两次。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双方都无法接受对方的条件,除非有一方彻底战败屈服,否则注定是浪费时间。

就这样拖了两天,按照事先的和谈约定,沉忆辰该率领大明使团回京。

可到了和议使团要离营的时候,却被蒙古士卒给拦了下来,说没有收到太师也先的放行命令。于是乎沉忆辰只能求见也先,想问问看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得到的答复却是太师也先军务繁忙,暂时无法接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

到了这一步,以沉忆辰的智商不可能还不明白,对方是想要把自己等人扣留在蒙古大营。

说实话,以也先这种一代蒙古枭雄的身份,做出这种扣留来使的丢人举动,着实有些出乎沉忆辰的预料。

不过对方既然已经这么做了,沉忆辰也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回到营帐中继续等待。

“东主,鞑虏可能会对你不利,我们要想其他退路了。”

营帐内卞和表情无比凝重,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种潜规则,只防君子不防小人,鞑虏这种蛮夷操守更是连小人都比不上。

趁着他们还没有动手,必须提前想到脱身之法。

“东主,要不今夜趁着夜色,我们几个掩护你杀出蒙军大营!”

苍火头也是感受到了一种危机,他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舍命一搏杀出重围。

只不过沉忆辰听到苍火头的话语,却有些哭笑不得的回道:“何时你们都有了万夫不当之勇,二十万大军营地就这么杀出去?”

“那怎么办,总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鞑虏朝东主下手吧!”

苍火头是真急了,深陷蒙古大营就如同砧板上的鱼肉,也先想要什么切,就能什么时候切。

“也先真想要取我性命,不用扣留这么麻烦,随时都可以动手。他既然没有这么做,就意味着吾等还有谈判的价值,就看对方如何出价了。“

沉忆辰表现的很平静,明英宗朱祁镇都活的好好的,自己何德何能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

“东主,话虽如此,但鞑虏没有受过儒道教化,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遵守道义。”

说罢,卞和转身朝着苍火头问了一句:“穿云箭可在?”

沉忆辰使团离京的时候,特地准备了一支通信专用的穿云箭,也就是后世的烟花。

当红色的穿云箭从蒙军营地升起,就相当于告知西直门的守军,沉忆辰有性命之忧得想办法营救。

不过亮出穿云箭,相当于一把双刃剑,蒙古人同样会得知沉忆辰的意图,反倒增大救援的难度,甚至会拖累大批明军遇险。

除非是生死存亡不得不用的境地,沉忆辰否则是不会点燃穿云箭的。

“一直好好收着。”

“收好,这可能是最后的救命手段。”

“我明白。”

就在沉忆辰几人商讨对策的时候,营帐的门帘被人给掀开,大师也先出现在视线之中。

“沉侍郎,听闻你想要求见本太师?”

看到也先问出这句话,沉忆辰立马恢复了一贯的从容神情,澹澹回道:“没错,出使时日已到,本官想要问问太师,何时能让大明使团回京。”

“难道沉侍郎不知道,明国使团已经在杨副使的率领下回京了吗?”

什么?

听到也先这话,沉忆辰有些诧异,自己身为和议大臣,使团回京没人通知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

亦或者说,他们无法通知?

当然,诧异归诧异,沉忆辰脸上表情却没有丝毫的变化,依旧是那副云澹风轻的模样。

“那不知太师留本官在此,意欲何为?”

“沉侍郎你又说错了,不是本太师要留下你,而是你们明国的太上皇,期望你能留下。”

说罢,也先脸上浮现出玩味的笑容。

蒙古人可不都是什么蛮夷,至少太师也先不是,道义这种东西能占据,那有为何要放弃?

太上皇希望有臣子作陪,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