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435 筹备粮战 (二合一)(2 / 2)

北直隶乃至于更靠近边关,去年遭受战乱严重的山西等地,早就突破了二两一石,翻了快足足有十倍!

但凡这个平价放粮的消息出来,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宣传什么,百姓会蜂拥而至抢着购买,沉忆辰只需要担心自己的米粮够不够卖!

“向北,就让我放个消息?”

赵鸿杰不确信的问了一句,自己怎么愈发看不懂沉忆辰的举动了。

“没错,对象是囤积米粮的朝中勋戚大臣,必须要让他们确信一点,那就是我为了掩饰自己夸下的海口,借助成国公府的存粮却赈灾济民。”

沉忆辰要赵鸿杰传播的不是普通放粮消息,相反是姜太公的鱼饵,愿者上钩!

朱仪跟杨鸿泽两人都强调过一点,那就是北方闹粮荒的本质,在于去年鞑虏入关带来的供给不足。哪怕仅仅只有百分之十的缺口,造成的结果都是粮价飞涨,直至那百分之十的人买不起粮食饿死,才会结束这一场粮荒惨剧。

为何沉忆辰在顺天贡院门前答应何闻道的为民请命,没有像以往那样在朝中掀起波澜?

就在于外戚孙忠为首的一干利益集团,深知核心问题点在哪里,哪怕你沉忆辰有着通天之能,难道还能凭空变出来粮食去赈灾济民?

靠一张嘴,永远解决不了粮荒,压根就不用担心。

现在沉忆辰依托年前的未雨绸缪,让许逢原足足从南方各地筹集了接近三百万石米粮,分批源源不断的通过海运朝北方运输,足够平定市场解决这一场危机。

可如果单纯解除的话,幕后黑手依托这段时间,早就已经赚的盆满钚满,无非就是没得继续发国难财罢了。

那些死去的百姓,那些家破人亡的平民,那些被迫欠贷卖掉田产的佃户,谁来帮他们讨回一个公道?



沉忆辰从来不信任以德报怨那一条,他贯彻的始终是以直报怨。哪怕上到亲王、皇帝,为了“公道”二字,沉忆辰都敢去行大逆不道之举,更何况区区的外戚。

他必须要让对方付出惨痛的代价,让后来者不敢再犯,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赈灾济民!

“靠成国公府的余粮恐怕无法打下粮价,甚至他们会派人过来全盘抢购你出售的米粮,根本就无法对市场粮价产生多大的影响。”

赵鸿杰摇了摇头,他并不知道沉忆辰外海有着一支运粮舰队,还以为对方是想靠着公爷的家底帮助,去完成赈灾济民。

虽然成国公曾贵为大明国公,但相比较那些热衷于敛财的藩王勋戚而言,那些家产属实有些排不上号。俸禄一年不过三千五百石,再加上再加上庄园封地产出,撑死一年一万石左右。

粮食这东西不能久存,最多放三年陈粮,赵鸿杰大致就能猜出成国公府余粮三万石左右。

不得不说,赵鸿杰猜测的很准,朱仪能帮助沉忆辰的余粮数目,就在三万石!

“鸿杰,如果我说成国公府名义上的余粮,有三百万石呢?”

“什么,三百万石?”

听到这个数字,赵鸿杰觉得沉忆辰仿佛是在跟自己开玩笑。

整个大明一年粮税收入,不过才区区两千多万石,成国公何时成为了窃国大盗,能有三百万石余粮?

成国公确实没这个本事,但沉忆辰垄断了跟倭国海外贸易,甚至还让邓茂七占据了倭国外岛地盘,与当年福建矿工叛军恢复老本行,自己开挖倭国的银行,累积下来的财富称之为富可敌国都不为过。

再加上南方粮价远没到北方那么夸张,三百万石粮食折合银价不到一百万两,沉忆辰完全能拿出来。

“没错,名义上的成国公府有着三百万石粮食,但此事你知我知,外界能推算出来的只能是三万石。”

沉忆辰为何要借助成国公府的名头,就在于赵鸿杰能推测出来的余粮,会昌伯孙忠他们同为勋戚,自然能很轻松得出同样答桉,从而让他们产生战略误判。

如果不借助成国公府名号,单单沉忆辰大张旗鼓说要平价放粮的,以沉忆辰过往多次力挽狂澜的经历,对方定然会想方设法弄明白他底气到底源自于哪里?

大沽海防口沉忆辰已经封锁住了,但这么庞大一支船队,如果真有心的话终归会有查到的时刻。一旦三百万石南方米粮运达的消息传来,对方就会直接退缩,不会再继续收购囤积。

沉忆辰放烟雾弹,不仅仅要打崩粮价,还得把一众哄抬粮价的“奸商”腿打折!

“向北,你这真是布的一手好局。”

明白沉忆辰的意图后,赵鸿杰无比感慨的称赞了一句,此事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他能完成布局跟破局。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沉忆辰澹澹的回了一句,既然喜欢发国难财,那就让你们输在“贪”字上。

“好,此事就交给我,保证把成国公府那点余粮家底都给传出去!”

“谢了,我还有要是在身,今日就不与你多聊了。”

嘱托完赵鸿杰后,沉忆辰毫不废话,转身就准备走向马车离开。

“大忙人你连叙旧几句的时间都没有,有那么夸张吗?”

望着沉忆辰这副雷厉风行的模样,赵鸿杰在后面喊了一句。

“已经约了上门拜访靖远伯,要是迟到了,那估计就没得谈了。”

没错,沉忆辰之所以会如此迅速,就在于他的下一站方向是靖远伯府。

说服王骥的重要性,丝毫不下于解决北方粮食危机,沉忆辰自然不敢怠慢。

伴随着”吱呀吱呀“的声音,马车摇摇晃晃的朝着靖远伯府驶去,卞和拿起放在车厢桌上的上门礼,有些担忧的问道:“东主,拿这个上门,真不会触怒靖远伯吗?”

一般拜访文官,不熟悉对方爱好的情况下,保守不出错就送文房四宝。沉忆辰选择送给王骥的上门礼,却是一柄三尺之剑,完全把对方当做武夫看待了。

要知道哪怕王骥已经贵为勋戚,但与传统武夫还是有所不同的,更何况朝廷风气愈发朝着文贵武贱的方向发展,送兵器很容易弄巧成拙,让靖远伯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