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一十八章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 / 2)

官家也已从垂拱殿乘坐舆轿来到集英殿升座,皇宫里有许多殿堂,每个殿堂都有专门地用处,皇帝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几个殿里搬来搬去。

举行大朝在大庆殿,接待外宾在紫袁殿,接待朝廷官员外臣在垂拱殿,而这集英殿就是专门用来接见科举考生的。

比起隆重之际的大传驴,小传胪整个过程极为安静,没有仪仗、没有奏乐,也没有大声传呼某人的姓名。

在觐见前,前十名进士的名字,已经写在绿头签上。

礼部官员捧着绿头签,躬身小步走到官家御座前,进呈给皇帝,然后按照官家的点名,依次传召被点到名的进士觐见。

引见的时间很短,只需让官家看看相貌,回答几个简短的问话,如籍贯、年龄等等,就会得到官家的温言勉励,并赐一条玉带,那也是觐见结束的信号。

前一个退下后,官家再叫下一个,整个过程不会持续超过半时辰。

官家拿着写有他们名字的绿头签,最终确认这十人中谁拔头筹,以及其后九人的名次。

如果引见中不出意外的话,名次还是以评卷时的结果为准。

引见的顺序都是随机的。

李凤梧很不凑巧,或者说也可能是赵昚故意为之,其他同年进去后,又意气风华的出来,他却最后一个。

行过礼后,李凤梧垂首而待。

赵昚端坐在椅子上,没有见其他人那般先问姓名家世什么的,而是轻松惬意的笑道:“想不想知道你考了第几名?”

李凤梧呃了一声,“想。”

其实已经从赵恺那知晓了,探花嘛。

自己本来不奢望三鼎甲,一甲及第已达到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期许,毕竟自正儿八经读书才多长时间,若是被世人知晓,那些二三甲的人还不气死。

没曾想竟是个探花,真是祖坟冒青烟。

赵昚却说起了其他,“朕没记错的话,李承事郎是绍兴十五年生人,直到十六岁生日前,一直略有呆愚不曾读过书,在朕登基的那一年,李承事郎才开始读书的罢。”

哎哟卧槽,这老小子还调查了自己。

这是事实,李凤梧只好点头,“是。”

赵昚眉头挑了挑,“从绍兴三十二年到隆兴二年,读书两年,便能一甲及第,你说天下人会怎么评价你?”

李凤梧不知道赵昚要干嘛,奉承道:“是官家恩泽四海,微臣才能愚昧顿开。”

赵昚哈哈大笑,“得了,你这人做事倒是让人满意,但是这拍马屁功夫和你那手书法一般,着实让人无语的很。”

李凤梧郝然。

“你考了个第三名。”赵昚笑眯眯的道。

李凤梧做惊喜状,“谢陛下慧眼隆恩。”

“你以两年学龄而夺一甲探花,或可用唐代陈子昂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来形容,此为千古惊艳事,不输那四元状元多少。”

甚至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四元状元的辉煌。

两年而取探花,试问此等天赋,何人可出其左右?

四元状元孟宗献不能,千古才情苏东坡不能,遑论其他人。

“官家谬赞了。”

赵昚挥挥手,忽然道:“还没吃早食吧。”

用的是肯定语气,不是疑问语气,李凤梧心里一跳,卧槽,这是要让我和他一起吃早食的意思么……赵昚这货究竟想干什么?

果不其然,赵昚对身旁的谢盛堂道:“让御膳房多准备一人份早食。”

又对另外一位内侍省宦官道:“让其他人退了吧,不用等李承事郎一起出大内了。”

李凤梧如坠云雾,不知道赵昚唱的哪出戏。

和官家一同用膳,就是中枢大臣也鲜少有此等待遇,何况自己一个区区承事郎,哪怕考个状元也不至于的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