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十九章强弩之末(1 / 2)





  梁初一笑了笑,重新闭上眼睛,对杨天洁的话不作任何回应,你觉得你是对的,那你就对吧,你觉得不对,你也可以继续说,反正你爱怎么说都成。

  只是杨天洁实在是有几分失落,不为别的,就因为徐震东做错了一件事。

  而这件事,徐震东无论如何也无法再去挽救回来。

  当然了,杨天洁现在是创月公司总监制,她只能站在公司利益的角度上去考虑这些事情,至于解决或者挽救,徐震东都无能为力,她杨天洁一个小小的总监制,又能如何?

  这算是杨天洁跟梁初一谈得最多,也算是最近,但也是最后一次谈论这件事。

  傅雪跟俞思颖、高雅三个人在外面疯玩儿了整整一个下午,然后三个人又一齐回到录音棚,当天晚上,那首《爱的故事上集》第七遍试录之后,顺利通过,一共录制了三个样版。

  样版录制完成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四点,但是傅雪没有休息,立刻拉着俞思颖、高雅过来试录最后一首也是最难的《中国话》。

  “……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那鹅过河还是河渡鹅,好多外国人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好多外国人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期待而聆听他……”

  说实话,即使不算是正式录制样版,杨天洁都很震撼,不是说杨天洁没有见识过这种组合,实际上杨天洁所震撼的是俞思颖跟高雅两个人的音乐天赋,尤其是俞思颖。

  可以说,这首歌,真正的主唱,其实已经变成了俞思颖,傅雪、高雅,其实都已经成了陪伴,虽然并不明显。

  抛开歌曲的优劣、结构和形势,杨天洁算是看出来了,梁初一仿佛那么不经意的一下,已经又在为下一步开始挖坑了!

  而且这个坑挖得相当大。

  当然了,俞思颖、高雅,甚至是傅雪都可能还不会觉察到梁初一这个“阴谋”,但是杨天洁在这方面已经经历过太多。

  只不过这事儿现在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

  因为俞思颖是傅雪拉来的,高雅是俞思颖跟傅雪两个人去拉过来的,跟梁初一半点儿关系都没有。

  杨天洁猜不透梁初一这家伙下一步又是准备对付谁,但杨天洁晓得,自己、徐震东、创月公司,这以后都得小心一些,能和梁初一这个妖孽合作,那是最好,就算不能合作,也只能做朋友,千千万万别跟这家伙做对手。

  否则,将来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徐震东得到这个消息,可以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

  喜的是,梁初一的目标既然是蓝雅婷,创月公司这一次一定就能打个翻身仗,因为蓝雅婷到现在为止也就仅仅两首歌上了金曲榜,其中一首还是梁初一给的,而傅雪的专辑虽然停售,现在专辑榜上虽然已经除名,但是金曲榜上那三首歌的地位却始终没能动摇。

  而到了现在,因为傅雪的新专辑的宣传,整个舆论潮流已经将创月公司、傅雪推上舆论顶峰,而且愈演愈烈,其激烈程度甚至已经到了快要爆炸的临界点。

  甚至张懋霖、毛雨琛、冒敏、蓝雅婷的宣传,无论如何努力,都已经显得有点儿苍白无力了,因为有人把几年前那桩逼死声乐公司老板上事情死命往乐评这方面套,并时不时拿些证据出来证明其中有几位乐评人与之有重大牵涉,以此揭示这次事件又是极个别的乐评人的阴谋。

  如此一来,不少好事者,好奇者免不了要刨根问底,于是,有些事情便慢慢的被刨了出来。

  最让所有的人震惊的是,当年那件事,的确是一个阴谋,虽然现在还没法子确定这个阴谋到底谁是幕后黑手,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的确跟极个别的乐评人有关。

  而这极个别的乐评人,现在又正在把笔头子指向了创月公司。

  因此,几乎整个乐评方面的文章,现在或明或暗或直接或婉转的都在指出,歌坛甚至是乐坛,不需要拿着乐评当刀子的人,不需要那样卑鄙的人,那样的人玷污了音乐的圣洁,没有资格去评判任何一首歌。

  这一回掀起批判创月公司浪潮的乐评人先还发文辩解,但殊不知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越描越黑,最后是黄泥巴掉进裤裆,不是屎(死)也是屎(死),所以,那几个人干脆就不再发声。

  但事情显然还没完,因为有些事情,不是沉默着就能解决的了问题的。

  ——当年被逼得跳楼的那位老板的亲属站了出来!

  他们发文声讨那几位乐评人,质问他们做位乐评人的良心何在,并宣称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年,但他们会追查到底,甚至不惜拿将这事儿诉诸律法,追究他们的责任。

  在舆论方面,徐震东的创月公司,从当初的粗制滥造,欺骗广大消费者的角色,到了现在反倒成了一个蒙冤者、受害者,博得不少的人的同情,这使得创月公司在短短几天之内基本上从舆论压力之中脱离出来。

  另外就是傅雪的新专辑的事儿,这个时候,主导乐评的人现在忙于批判和指责那几个乐评界败类都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再来主导傅雪新专辑舆论走向?

  那些见风使舵的小报刊和杂志早就开始准备就之前的错误看法和做法发表道歉文章了,至于傅雪新专辑的事儿,几乎已经没人敢去轻易动笔触碰。

  所以,傅雪新专辑的事儿逐渐有点儿被冷落,可是这件事最终还是神奇的被一家小报在舆论界点燃或者说引爆。

  准确的说,这次点燃或者引爆舆论界气氛的,最初其实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几乎可以直接被忽略的事情。

  ——两中学生发生口角导致打架,最后居然发展到拉帮结伙打群架,后来,双方大人甚至老师以及警方都介入进来,一问原因,居然就是那两中学生一个很喜欢傅雪的歌,一个却不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傅雪的歌,导致俩中学生打架,导致打群架!

  这让双方大人以及警方都哭笑不得的原因,却再一次将傅雪的新专辑推向高潮,喜欢的和不喜欢的直接展开一场长达数天的争论,甚至是直到后来傅雪的新专辑出来,都还在持续。

  不过这件事却给了原本不敢动笔触碰傅雪新专辑的一个小报的机会,把这件事情原原本本的写了篇报道,本来只当这是一件猎奇趣事,但让这家小报都没想到的是,报纸一出,大卖,傅雪的新专辑宣传被推上了一个新高潮。

  于是这家小报似乎发现一个新的商机——稍微跟傅雪沾点边儿,报纸的销量就能很提升两三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