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21章(1 / 2)





  自后晋起,科举都是三年一次。

  朝廷也沿用了这个惯例。

  恩科最早起于宋朝,故而此刻还未有恩科一说。

  但窦仪才思敏捷,字面推敲,以知其意。

  罗幼度颔首道:“前次科举,巴蜀、江南、吴越、泉漳以及岭南归附,要他们再等三年,委实不公。朕欲施恩于天下士子,重开科举,让天下人皆有资格参加。”

  一瞬之间,满朝哗然。

  文臣一列的官员先是一怔,随即大喜过望。

  科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选官入仕上已经占据了极大的比例。

  宋朝为了拉拢士大夫,给了士大夫举荐权。

  结果导致了一群不要脸的文人相互举荐,形成了冗官恶政。

  罗幼度这里并没有厚此薄彼,他不只给了士大夫的举荐权,也给了武官的举荐权,但是他跟郭荣一样,允许不避亲嫌,但需要在授官之日,署举主姓名,一旦发现被举者贪赃无能,举荐者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此举固然会导致官员发现良才不敢举荐,却能避免举荐人坑壑一气,造成官员泛滥。

  这世间之事,都是双刃剑,没有两全其美的。

  导致了文武官员有举荐权而不敢妄用,科举取士、战场立功就成了朝廷主要的择官标准。

  科举的价值地位就更加重要了。

  赵普激昂的道:“陛下圣明,自唐末以后,汉唐故土四分五裂,至今百年有余。今在陛下英武领导之下,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一统。此乃千秋功业,当普天同庆,与天下人共享。特开恩科,以彰显陛下恩德,天下士子沐浴圣恩,必然感激涕零。”

  论及拍马屁,赵普除了输给过卢多逊,找不到别的对手。

  现在卢多逊去了太原,赵普可谓无人可敌。

  窦仪亦道:“开恩科有助于缓解朝廷人才储备不足之近况,陛下圣明。”

  文官们也是一个个马屁接连不断。

  这开科举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天大的好事。

  尤其是那些有机会知贡举,担任主考官的人,那是名利双收。

  如果所掌控的考核之内,出现几个大才充当门生,还能恩泽后世。

  这等好事,谁不心动?

  罗幼度目光在诸多兴奋的文官群体中一扫而过,说道:“此次科举,规模前所未有。这知贡举的人选,应当重中之重。诸位爱卿若有合适人选,可以向朕推荐。”

  让他目光扫过的众人都觉得自己大有希望,精神大振。

  翰林学士、国子祭酒冯义下朝之后,快步走着。

  “守礼兄!”

  听到叫唤,冯义顿住了脚步,回头见是吏部侍郎李穆,眼中闪过一丝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