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77章(1 / 2)





  李穆解释道:“他们是参加春闱的士人,正相聚前往汴京。”

  耶律敌烈讶然道:“你们如何得知这一切的?”

  萧云道:“我等是从《山西日报》中得知的。”

  耶律敌烈来了兴趣,说道:“可否借我一观?”

  萧云道:“便是赠予大王亦无妨,这是在下自己抄录的,不如出版的工整,还望见谅。”

  山西日报自然是朝廷报纸的衍生之物。

  五代期间,相比中原混战不休,江南、吴越、巴蜀少有战事,以至于文风鼎盛。

  杭州、金陵、成都号称三大印刷业中心。

  中原整合了三地的印刷技术,造纸技术,令得印刷造纸更加便利节约。

  报纸也因此推广于朝廷的各地州县。

  这报纸除了花钱购买以外,还允许士人学子往各地的进奏院抄录,给真正贫困学子了解天下大势的机会。

  耶律敌烈从萧云手上接过《山西日报》,与萧云一行人道谢之后,便上船去了。

  李穆给他们准备的渡船很是平稳,耶律敌烈并未感受到剧烈的摇晃,找了个地方看着手上的《山西日报》。

  他并没有刻意挑选自己的那一部分,而是一点点的细看。

  这第一篇文章居然是卢多逊写的政策总结,这文章写的是白话文,简单易懂,他看得很是舒服。

  主要介绍了今年山西的小旱情况,也写明了旱情因为朝廷治河,建造水车的缘故,并未受到大的影响,并没有造成小旱成大患的情况。

  肯定了各地官员的工作,提出了修坝建堤清淤的任务。

  这种工作总结,在后世那是再常见不过了。

  只要是个官,随口就能来几句。

  可在古代真不多见,因此耶律敌烈见状是叹为观止,心道:“此事传开,百姓们还不卖力响应朝廷的号召?”

  这设身处地一想,耶律敌烈顿觉自己就跟蠢猪一样。

  契丹人深受汉化影响,中原百姓有义务劳役。

  契丹同样也有,契丹百姓分为牧民与农民。

  牧民需要承担修桥、筑路、治河、搬运官物等工作,而农民则负责驿递、马牛、旗鼓、仓司、运输、保管官物等任务。

  别想着到了古代安安心心地就能生活,身为公民百姓,有义务免费为国家出力。

  这义务劳动,显然存在着被迫的情况,百姓极为抗拒。

  中原通过报纸的方式,将目的意义说给百姓听,对于徭役自然大有好处。

  耶律敌烈暗自感慨,要是自己有一半这能力,云中的道路何至于几年未修整好?

  他继续看下去,第二页居然是一封表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