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08章(1 / 2)





  刘载看了心头也直叫好。

  只是院报部的改革并非宋白管辖之内的事情。

  “莫不是自己对他甚是器重,给了他非本职之内的权力,令他恃才傲物?”

  看着宋白谦逊地与周边的有人低声交谈,又觉得不像。

  刘载看着彬彬有礼的宋白,真有几分自己那个故去多年的爱子的影子,想起进奏院最近的流言蜚语,为他找了一个借口。

  “也许是因为成绩不佳,身为天之骄子的他,有些急了。年轻人不够沉稳,在所难免。”

  刘载想到此处,眉头舒展,也就释然了。

  第二日,罗幼度便收到了刘载上表的奏疏,刘载并没有贪功,如实表明了宋白的意思。

  看着刘载的这份奏疏,罗幼度揉了揉为黄河事情犯愁的脑仁,独自闭目琢磨了片刻,猛然睁开眼睛,拿起桌上的笔,撕下一张纸条,写下了一句话:“严查宋白以及进奏院!”

  他带着几分凝重地将纸条折叠好,收入锦囊,递给内侍说道:“将锦囊送往武德司交给张进。”

  第十五章 舆论爆发

  作为皇帝,罗幼度的视角与正常人大不一样。

  他并不否认宋白的才能,但他更加在意宋白这莫名的僭越之举。

  宋白此人罗幼度是很有印象的,毕竟是朝廷第一届科举三鼎甲成员,状元最有力的争夺者。

  他至今还记得那一届中宋白的文章写得最好,文采是最出众的那一个。

  不过科举的目的是为朝廷选才,选才是为了治世。

  文采好,并不意味着干得了实事。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李白,李白的文采,那是天下一绝。

  可真让他当官,就他酒一喝,让高力士给他脱靴的性子。真要步入凡尘,沾染了世俗,高力士能整得李白哭都哭不出来。

  宋白与索湘是两类人。

  宋白博学多才,少年成名,得到诸多大儒青睐,拜入名士门下,年纪轻轻阅万卷书籍。

  而索湘是大器晚成,走南闯北阅历丰富。

  索湘的文章水平中上,算不得出众。但是他的论政结合实际,符合现实民生,很是惊艳。相比宋白凭借书中学到的知识,缺乏实践的推论,固然有精彩之处,却很多不符合国情,需要结合实际,做适当改变。

  罗幼度选择索湘为状元,也是给后世立一个榜样。

  为国取才,实干才是第一,文采次之。

  索湘是实干派,无须打磨,能够直接干实事。

  宋白、郭贽需要历练一番,看看成绩悟性,再考虑是留在京师,还是外放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