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57章(2 / 2)

  但随着时间流逝,伊审征发现无人袭扰。

  虽然不敢相信,伊审征意识到自己遇上了契丹的仁者之师。

  伊审征这样的奸臣最擅长的就是媚上。

  这统帅仁者之师的大将定是仁德忠义之人,伊审征鼓起胆子求见,为王昭收尸,以体现自己的高贵品性。

  耶律休哥看了伊审征两眼,说道:“等会儿,火势还未彻底熄灭!待无碍之后,某让人帮助先生一并为王昭殓尸。”

  伊审征心中大石落地,作揖道:“谢将军。”

  耶律休哥问道:“先生不是高丽人吧?”

  伊审征道:“将军好眼力,在下并州人氏,家父随蜀高祖入蜀,定居蜀中,蜀灭与好友流浪至此,本欲去投契丹,却得陛下再三相请,感念知遇之恩,留在了高丽。”

  第四十六章 战略目的

  伊审征曾是后蜀宰相,虽奴颜媚上,善阿谀奉承。可真无一身才学自持,又怎么够入得孟昶之眼?

  这后蜀庙堂多是自诩诸葛地夸夸其谈之辈,但能够夸夸其谈也是一种本事。

  若无充足的文采打底,又哪里来吹嘘的资本?

  伊审征只是心术不正,自身的谈吐与宰相的气度学识还是具备的。

  耶律休哥见伊审征气度不凡,言谈中又带着最初投奔契丹的意思,只是让王昭拦下,便与之攀谈起来。

  得知对方曾为后蜀宰相,耶律休哥言语神态也带着几分尊重。

  契丹汉化极深,论及人才的培养储备,远无法与中原相比。

  或许契丹庙堂不缺惊才绝艳之辈,然中基层官员却远远不足。

  他们往往一人兼任多职,表面上是能者多劳,实际是无人可用。同样一件事情,效率远不及中原。

  耶律休哥心系契丹国运,也存着为国荐才的心思,诚恳说道:“先生忠义,谈吐超凡。我家陛下求贤若渴,不输于王昭,能力更甚其十倍。在下愿向陛下举荐先生……”

  契丹在推荐人才上很是宽松。

  只要到了一定地位,都有权力荐才。

  而且人才好坏不论,自有中央排查调用,哪怕是举荐了一个庸才奸邪,也不问罪。

  耶律休哥对伊审征表现出来的忠义谈吐有些好感,举荐也是顺势而为,倒也谈不上多少上心。

  伊审征摇头道:“在下仕蜀蜀灭,仕高丽,高丽亡,心灰意冷,暂无出仕之念,还望将军见谅。”

  伊审征可不想这么廉价就将自己交出去。

  陈处尧已经领着高丽太子逃出开京。

  只要稍一调查,陈处尧与之关系如何,便能知晓。

  伊审征自问还是有存在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