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8章(1 / 2)





  卢多逊笑道:“早就听说孔老爷子是方圆百里的大善人,在下此行就是拜会大善人的。朝廷之前颁布了均田令,重订了税赋,日子应当更好过了吧。”

  年长百姓不满道:“如果指的是前朝的那个,嘿……难怪,要给灭国,就是一个昏君,不灭,那是老天不长眼。”

  百姓啥也不懂,只是知道骂前朝,属于政治正确。

  年长百姓理所当然地骂起了郭荣。

  卢多逊也不接话,又问了两句自己想知道的,折返回城,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卢多逊总结了今日的收获,脸色凝重。

  整个曲阜,卢多逊没有听到一个说孔家坏话的。

  这种情况,极为反常。

  尤其是佃农骂郭荣的话,更加毫无道理可言。

  郭荣在政治改革上极有水平,也是真的爱民如子,对于民生尤其重视。

  在位期间一而再,再而三地颁布仁政,天下百姓应该感恩戴德才是,怎么在这曲阜,居然得到了“昏君”这个称呼。

  这其中定有问题。

  卢多逊并没有因为眼前的情况迷了眼睛,反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切的缘由。

  一点一点,卢多逊摸清了曲阜这和平下的一切利益关系。

  一瞬之间,卢多逊都不知应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只能说大开眼界。

  卢多逊回到了汴京,立刻入宫面见了罗幼度,呈上了自己调查的结果。

  卢多逊的调查极为详细,写了老长一份报告,足足有两万字之多,包含了曲阜的方方面面。

  罗幼度一字一字的认真细看,眉头一直微微皱着,越看越是惊叹,越看越是佩服,忍不住笑道:“好一个孔家,所有名声都让他赚去了。这不去经商,实在是屈才。就这样,还真有脸讨要免税资格?”

  从卢多逊的报告来看,整个曲阜的经济都是孔家,确切地说是孔子带动的。

  孔子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是超然的。

  只要真的了解孔子的事迹,对于那位游走于战火中的先贤,开创有教无类观念的至圣先师,都会怀有敬佩之心。

  曲阜理所当然地成为后辈人瞻仰的圣地。

  孔家人以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举办各种活动。

  他们不收任何费用,让每一位前来“朝见”的读书人,兴致而来,兴尽而归。

  孔家人真的那么伟大?

  当然不是!

  南来北往的读书人吃住在曲阜,所有花费都刺激着曲阜上上下下的经济,影响着县城的民生。

  得利最大的豪绅商贾,自然乐意让出一些利润给孔家,让他们长此以往的举办各种活动。

  一个巨大的利益链,彼此双赢。

  读书人满意,豪绅商贾满意,城中各种小商贩也满意,孔家得名又得利……

  这种情况,罗幼度都不好指摘什么。

  毕竟孔家凭着自己的本事,利用老祖宗的影响力,带动曲阜的经济,造福地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