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84章(1 / 2)





  吕端接过一看:正是横渠四句。

  吕端双目瞳孔收缩,懒散的模样突然消失,呼道:“此句兄长所作?”

  彦柏笑道:“为兄哪有这本事,易直兄,这休沐,真是不闻窗外之事。这是陛下训斥孔家时,脱口而出的佳句,现在都称之为御箴四句。”

  吕端只觉得浑身血液沸腾,想着自己这些年虚度的日子,登时大为懊恼。

  这捷径又如何?

  只要能为百姓做事,能为天下做事,能够为这样的仁君圣主效力,干出一方事业,为万世开太平。

  所走的路,是不是捷径,又有什么关系?

  洛阳千乘寺后山。

  一个黝黑的山洞,一个衣着破烂的少年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摊开《礼记》,趴在满是石头的地上,用树枝书写着。

  他一字一字写得极为认真,字也写得极好。一人来到他身后,犹不自知。

  “好字!”

  直到对方惊叹出声,少年方才发现身后站着一人,惊恐的一把抱过自己唯一的书,害怕的将身体靠着山洞洞壁,警惕地看着对方。

  来人是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见自己吓到了少年,忙道:“莫怕莫怕,在下并无恶意。只是听说这千乘寺后山有一对母子,少年异常聪慧,是人中龙凤。我这里有些钱,你拿着去读书。长大以后,帮助更多的人。”

  少年摇头道:“我不要你的钱。”

  中年人笑得更欢道:“有骨气。这样吧,我等下捐一套书给寺里,寺里的慧茹大师是个智者,不懂的,你可以问他。”

  “我送你一副字帖,这没理由拒绝吧!”

  中年人将横渠四句送给了少年。

  中年人是一个很寻常的商人,早年也是读书人,因读书没有前途,转而经商,家财越来越丰厚。

  人也变得越来越市侩,直到看到的横渠四句,早年寒窗苦读的情形浮现眼前,刹那间累积的这些家财不香了。

  正好听闻了千乘寺后山有一对母子,人生第一次散财,还未散出去。

  “走了!”

  中年人挥了挥手。

  少年恭恭敬敬的作揖:“吕蒙正谢过恩公,敢问恩公大名!”

  中年人笑道:“羞报名号,就此别过!”

  少年吕蒙正看着手中的横渠四句,眼中也闪着异彩。

  类似之事,在中原各地屡见不鲜。

  对于读书人来说,横渠四句便如精神粮食,让人热血沸腾。

  真正引起轰动的地方是江南。

  江南是五代乱世的净土,江南文风之盛,冠绝天下。

  一直以来江南都瞧不起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