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06章(1 / 2)





  潘罗支心思颇深,并不全信李处耘的话,但他现在需要李处耘来震一下场面,喜道:“节度不必过于惊慌,折捕族长对于皇帝陛下甚为敬重,一定会配合节度治理好凉州的。”

  李处耘没有什么兴趣地打着哈欠,心道:“你们敢放权,老子还不敢要呢。”

  潘罗支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并未多待,匆匆走了。

  李处耘不知潘罗支抓到贺智瑶没有,但第二日一早,他们急冲冲地出发了。

  潘罗支找了一个很适合的理由:陇右为大大小小的吐蕃部落盘踞,非常危险,越快通过越好。

  潘罗支这是担心折捕嘉施再一次不讲武德,将他的部落也给吞了。

  李处耘自是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他们一路快马加鞭,原本半月路程,十天便到了。

  李处耘到了凉州之后,什么事情也不管,什么事情也不问,就是一个闲散人吃吃喝喝。

  折捕嘉施一开始还不敢放肆,有大事都跟李处耘商议。

  李处耘都很老实地回复:“折捕族长拿主意便好。”

  久而久之,折捕嘉施就不再问了,大事小事的自己一言而决。

  李处耘将自己的摆设身份立得很好。

  折捕嘉施也很满意这种情况,自己虽然名义上给李处耘压了一头,但实权在自己手上,自己依旧是凉州之主。

  李处耘一直悠闲到甘州回鹘的使者上门……

  丝绸之路对于整个西北的经济有着重大的意义,当年唐朝丝路最鼎盛的时候,凉州是东方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存在。

  岑参的诗句中就有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这些年大西北连连动荡,各方势力也都打不动了,现在又有中原牵头,不管是西川回鹘还是归义军都想乘机缓和一下经济压力。

  对内折捕嘉施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一把手,可对外中原的面子不是折捕嘉施能够相比的。

  哪怕是个傀儡,李处耘在对外事宜上依旧比折捕嘉施有话语权。

  在李处耘的牵线下,双方很快签订了通商协议。

  然后李处耘又不管事了,将利益的分配权交给了折捕嘉施,由他去处理……

  折捕嘉施已经代入了凉州王的身份,自然不会拒绝。

  这日李处耘在凉州城闲逛。

  看着城内荒芜之景象,心底也是感慨万千,这里曾经可是力压扬州、益州的存在,现在却荒芜成这样子了。

  折捕嘉施、潘罗支所领的八部豪强的族民多是吐蕃、回鹘、吐谷浑人、羌人,他们是以部落的形式住在凉州城外。

  凉州城里生活的大多都是汉人以及汉化严重,不愿去部落放牧的汉化蕃人。

  李处耘信步来到一家铁匠铺,拿着一把打造好的剑左右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