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48章(1 / 2)





  杨尙高声道:“外臣必不让皇帝陛下失望。”

  他说着起身带着几分谦卑地拜服于堂前,道:“外臣虽远在南疆,却酷爱中原文化,向往天朝上国之繁华,年少志愿便是入中原求学。若唐玄奘一般,向中原求得孔孟经典。只是家国动荡,不便远行。现有一子,叫杨允仁,与外臣一般,痴迷中原文化。不知可否随陛下如中原求学?”

  杨尙言语中透着对中原的崇拜,对中原的向往。

  罗幼度心领神会,他想到了当年的南诏王皮逻阁。

  隋末唐初洱海地区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其中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

  南诏之所以能够崛起,一统六诏,便是因为皮逻阁不断地跪舔大唐。从而得到了大唐的支持,一统了六诏,才有了南方一霸。

  杨尙如此谦卑,想必所谋甚大,大有可能想要成为第二个皮逻阁。

  毕竟南诏国灭,最先崛起的就是杨家人。

  杨干贞建大义宁国,但为段思平所败。

  罗幼度道:“难得杨公如此向往中原,朕准了。朕不但要满足令郎的愿望,杨公向学之心,朕亦要满足。回京之后,朕会从中原择饱学之士入大理讲学,并整理孔孟经典送往大理。此外朕特许大理学子入成都,甚至入京求学。”

  杨尙一脸大喜,道:“如此我等偏远南荒之人,亦能学习孔孟圣人之言。陛下仁德,光照千古。”

  罗幼度、杨尙围绕这方面略作商谈,定下基调。

  杨尙需要得到中原支持,增加自己的影响力,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野心目的。

  罗幼度需要通过杨尙在大理宣扬中原文化,达成思想上的大同。

  各取所需。

  正好罗幼度本就打算利用诸葛亮的影响力做文章,打入大理百姓的信仰。

  现在好了,左手孔孟,右手诸葛亮,给大理来一场精神灵魂上的洗涤。

  杨尙未必就看不出罗幼度的野心,但是哪有什么大局为重。

  自己的利益才是大局。

  跪舔中原,才能将利益最大化。

  至于大理?

  杨家,高家,又有那个将段家放在眼里的?

  罗幼度让人将杨尙送离府衙,随手拿过身旁的礼单。

  这是杨尙觐见送的重礼,足足有百种之多。

  罗幼度目光落在了一款来至于蒲甘王朝的翡翠白玉镯上,让人将镯子取来。

  罗幼度看着手中洁白温润的白玉翡翠镯,颇有些意外。一般而言,翡翠越绿,越是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