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68章(1 / 2)





  只是如果能够得到中原的相助,他们能够更早地结束战斗,减少军队的伤亡,经济的损失。

  进一步说,崔知梦不愿意让中原坐收渔人之利。

  契丹、高丽真要打上几年,不论输赢,最后得利的只有中原。

  罗幼度目送崔知梦离去,思考着契丹与高丽的问题。

  契丹打高丽不难理解,这一山不容二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中原、契丹终有一战。

  高丽王王昭不是安分守己的人,在决战之际,必然会在后方搞小动作。

  契丹不愿后方不稳,趁着自己平定南方的时候,先一步收拾高丽在情理之中。

  就是不知道契丹哪里来的把握短时间内灭高丽。

  真要陷入战争泥潭,罗幼度觉得自己做梦都会笑醒:得派人留意海东情况。

  如果……

  罗幼度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假若自己坐视契丹灭了高丽会怎么样呢?

  没准高丽会成为中原的一个省?

  第八十三章 丑丑、阿貔

  罗幼度细细思量片刻,觉得有必要重新了解海东的局势情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打契丹只靠一路兵马肯定不行,想要将中原最大的优势发挥出来,必须要有一支部队跨海去袭扰契丹后方。

  海东的的局势还是很重要的。

  罗幼度忽然想到一事,王昭很是器重中原人才。

  王昭现在麾下的第一心腹双冀就是中原人。

  当年高丽出使后周,出于礼尚往来的心思,郭荣就派遣了加封使薛文遇去高丽册封王昭。

  双冀官居武胜军节度巡官、将仕郎、试大理评事作为薛文遇的副手,一起去了高丽。

  薛文遇返回的时候,双冀也不知真病假病,滞留在了高丽,然后就成为了王昭的左膀右臂。

  高丽的全套科举制度就是双冀一手打造的。

  在高丽的汉人大臣并非双冀一人,双冀的父亲双哲听说儿子被重用,便投奔高丽,被拜为佐丞;南唐泉州人蔡仁范途经高丽时被王昭挽留,封官赐地;翰林学士王融也是来自吴越国。

  王昭对这些投化汉人待遇非常优渥,甚至到了为了拉拢他们,夺取高丽臣僚第宅及女子赠他们,甚至引起高丽大臣的不满。

  这种事情罗幼度略有耳闻,消息是从前往高丽回访的使者传来的,真实有效。

  王昭这么喜欢用汉人,何不安排几个汉人给他?

  南唐、巴蜀新灭,两国诸多大臣都来到了汴京。

  罗幼度对于官员的要求很是苛刻,必然会有很多人面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