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74章(2 / 2)

  李从嘉在词坛中的地位奇高,属于开宗立派级别。

  诗词诗词,古语云:词不如诗。

  但实际上诗词在发展上的道路是一样的。

  诗的巅峰在于盛唐,但盛唐之前,经历过漫长的低谷,黑暗时期,就是南朝的宫体诗。

  或许在大多人眼中诗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者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再不然也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但其实在初唐四杰以前的诗句多是词藻靡丽的艳情诗,也就是以妖娆做作,词藻靡丽为主,充满了胭脂气息,靡靡之音的宫体诗。

  代表作就是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这些人自娱自乐用的,千篇一律,肉麻要命。

  是初唐四杰改变了这一风貌,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延续了精神,这才有了李白、杜甫、王维、高适、王昌龄、岑参这一些盛唐诗人地绽放。

  词也一样……

  大多的词都流行于宫廷青楼,以风月脂粉为主,说是花间派,却也逃脱不了伶工之词,十之八九歌咏妓情,涂饰金粉。

  到了李从嘉这里有了改变。

  最初的李从嘉也免不了俗,写的多是顺应时势带着小家子气的婉约,但随着国破家亡,李从嘉写他的自身经历和生活实感,国破家亡之慨,冲破了词的原有藩篱,扩大了词的境界,在内容风格上,超越了前辈温庭筠和冯延巳,开辟了词坛先河,把词引入了歌咏人生的正常途径,循此以往,词才与诗殊途同归。

  这一世李从嘉的处境变了,他为了躲避李弘冀逃到了中原,感受到了中原的壮丽,他的词已经有了变化。

  这一变故,比历史上来得更早。

  他在中原待的时间不长,还在诗词上将中原的士人按在地上来回摩擦。

  但身为皇帝,罗幼度明显能察觉到受了他的刺激,中原士林的文风有了明显的进步。

  罗幼度自是希望李从嘉能够延续下去,引领一股风潮。

  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武力,但也需要文字的力量。

  诗词就是文字的力量。

  罗幼度很注重武备,但在文事上也采用了相同的态度,一直都努力提高百姓的识字率,提高文武官员的文化水平。

  五代重武,导致了天下弥乱,宋朝重文,四方可欺。

  文武并举,相互制衡,才是王道,强国之本。

  而且想要开疆扩土,武力征服,文化攻心,缺一不可。

  中原的整体文化水平低于江南,此番拿下江南之后,正好可以弥补一下不足。

  李从嘉是其一,韩熙载、徐铉、徐锴这江南二徐亦是其一。

  至于李从嘉的身份,罗幼度完全不在意。

  这比诗词文章,罗幼度除非当个文抄公,不然真没资格与李从嘉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