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五十章 重臣齐聚,且立储!(2 / 2)

立储,并不是提了就立。

在立储之前,会有很多事情来为储君入主东宫埋下伏笔。

比如籍田祈年礼,就是一种伏笔和信号。

其后几日里,临安又发生了一些事,都是些和赵惇有关系的事情,最后甚至连李凤梧的秘书监也没能幸免,国史院几位官正中,有人提出太微恒闪耀,当是储君入主东宫之时的天象预测来……

天时地利人和。

得了,赵惇的风评立即攀升到顶峰。

赵昚心知肚明,开始交办了一些事情让赵惇去办。

毕竟是未来的储君,可以让他先熟悉一些事务。

但是……

赵惇坐不住。

他不会等待太久,深恐夜长梦多。

一日不入主东宫,他心里便一日不踏实。

于是在李凤梧和魏杞两家人忙着准备婚礼的时候,大宋相公汤思退,于大朝会上提出立储一事,其后兵部尚书汤硕、刑部尚书江君烈、户部尚书王佐附议,宗正寺、鸿胪寺、御史台等部门,大量官员同时上折子附议。

之后席卷了整个临安的朝堂。

礼部尚书洪遵、礼部尚书史浩也开始附议。

除了枢密院保持着安静,其余部门,就是李凤梧执掌的秘书监,也有人上折子,附议当立储君赵惇,入主东宫,为官家分忧。

在这种局势下,上皇和吴太后也公然宣称,今年当立储君。

于是赵昚顺势而为。

在李凤梧大婚前半个月的时候,赵昚宣召了重臣前往垂拱殿议事。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太傅汤思退。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金紫光禄大夫张杓。

参知政事、翰林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周必大。

枢密使、端明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蒋芾。

同知枢密院事、太尉、特进、银青光禄大夫魏杞。

礼部尚书洪遵、兵部尚书汤硕、刑部尚书江君烈、吏部尚书史浩、工部尚书王望北、户部尚书王佐,御史大夫赵作仁,殿前副都指挥使赵珲、宗正寺卿赵恬……

甚至连被贬为郡王的赵恺,也被宣召到垂拱殿。

偌大的垂拱殿里,聚集了大宋所有重臣——除去地方上的节度使宣抚使,垂拱殿里的一群人,便是整个大宋的中枢。

任何一个人拿到地方上去,都能引起一番轰动。

这种阵容,所有人心知肚明——这是要走立储的程序了。

而且很可能立储之后,就是加封。

比如汤思退,估计会在太傅之外,再加封一个太子太师——恐怕为了补偿主战派,蒋芾或者是枢密院的一些主战臣子,也会加封。

任何时候,大宋的天子都不会忘记制衡。

而且恐怕还有个人也要加封:庆郡王赵恺。

随着恭王赵惇成为储君,庆郡王估计也能重新成为王……只不过这个封王大概属于安抚性质,而且很有可能,赵恺封王之后就要被外放到地方上去担任一军节度使。

这便断绝了再起争储风波的根源。

垂拱殿重臣齐聚,立储之事,无可阻挡的乾道六年春中,拉开了黑暗乾道六年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