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37章出使(2 / 2)


  因为老三兼国理政之后,重要国政的批示的章折还要过顺天等父皇决断,若是做得不好,父皇自会批驳之,再施行正确是政策。

  如此一来,并不影响黎民百姓。

  所以仁厚的朱高炽才敢走这一着,要不然他真不忍心。

  黄昏也是想明白了这一点。

  所以他不听朱高炽说,若是听了,朱高炽就护单方面的认为黄昏愿意扶龙朱高炽,而事后解释的话,徒然得罪人。

  ……

  ……

  不出黄昏意料,在他点拨了王妃张氏后的当夜,朱高炽就“醒”了,然后御医的话不知怎么就传了出来,说大殿下身体不适,应会水土宜人的地方休养半年为宜。

  这话还能怎么理解。

  朱高炽想回顺天呗。

  群臣一看,这不是个事啊,陛下在顺天,二殿下在福建,大殿下又要回应天,这大明朝堂还要不要人理政了?

  可惜,这个时候的内阁还没成长起来。

  还不如朝臣也没这个担忧了。

  后期的大明内阁,天子十年二十年不上朝,只要有得力的内阁首辅,朝堂一样运转正常,要不然明后期的各种木匠皇帝修仙皇帝能那么惬意?

  臣子们议论纷纷,朱棣的旨意却已快马加急的到了应天。

  老大休憩,老三兼国。

  于是尘埃落定。

  朱高燧代替朱高炽,坐在乾清殿兼国理政,至于当日第一次坐在乾清殿的朱高燧心里是何等的荡漾,就不足为人道了。

  而朱高炽在应天等了十来天,他上奏给顺天,请朱棣允许他回顺天养病的章折也八百里加急的送了回来:准。

  且言辞殷切的说老大你先别急着启程,待休养几日,身体可以承受长途颠簸了,再来顺天,又说这事我没告诉瞻基,他还小,怕急坏了他。

  毕竟父子血浓于水,老大卧病在床人事不省,还是吓了朱棣一跳。

  作为天子,朱棣太明白大明君王有多累了。

  可以说,明朝以前的朝代,没有那个君王比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更累,直到朱棣组建了内阁,这才分去了他们部分的辛劳。这候 baol* 章汜

  朱棣还真以为朱高炽是累病的。

  这事朱棣就没想过有可能是老二老三的手笔:他不愿意这么恶意揣摩自己的儿子。

  这是人之常情。

  谁当父亲的会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想的十恶不赦。

  当然,朱棣更没想到是老大在装病。

  这封旨意一到,把朱高炽弄得满身心的内疚,觉得自己是个不孝子,为此还在书房里哭了一场,弄得王妃张氏烦恼不堪,好说歹说,最后就差没给丈夫一巴掌了,一阵泼口怒骂才让丈夫心里舒服了些。

  由此可见,王妃张氏真不是省油的灯。

  偏生朱高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倒不是朱高炽耙耳朵,而是他知道王妃是为了自家一家人,争储要是失败,别说富贵和权势了,一家人能安详余生都是奢望。

  以老二老三的狠劲,我朱高炽一家很可能会被抓住一个莫须有的小辫子被贬为庶人,所以争储一事,不见杀机却也处处血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制大 制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