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一十五章我还会这么做(1)(2 / 2)

朱艳珊:“没看出来你这人挺狡猾的。”

江源纠正:“这叫头脑,叫智慧。”

朱艳珊:“不过,这么一来,是不是对不起村里的乡亲们,大家都乡里乡亲的,这集体的东西也都是大家的……”

江源:“那大家欠下的债,要不要还?”

朱艳珊:“那倒也是。”

江源叮嘱朱艳珊:“记住,解决方案是这样,他们暂时也吃不了什么亏,也能保住咱大青山的声誉,但是,你要宣布这土地的事情可非得看准了时机,要不然他们立刻就能给你捅个天大的窟窿下来。”

朱艳珊笑道:“记住了,不过这当中还有些细节,恐怕我还得找我爸好好说说。”

江源大大的伸了个懒腰:“我得去困一会儿觉,明天的事情多到不行……”

第二天一早,江源洗漱完毕,几个孩子都已经到了学校,本来梁慧准备安排几个孩子上早自习的,但是江源不让,因为江源觉得,今天,很可能是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就算是耽搁孩子几节课,那也值得。

朱艳珊也起得非常早,比江源都还早,江源跟几个孩子开班会的时候,朱艳珊就已经让能过来的村民都过来了,一是告诉大家,吴红军已经脱离危险,另外也是要跟大家宣布江氏集团跟大青山的投资项目等等,至于因为种植马铃薯需要调整土地的事儿,给朱艳珊暂时压住了没说。

但仅仅这两个好消息,就已经让所有的村民轰动了起来,跟江氏集团的签订的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及其配套设施项目,都已经签好了合同,这好事儿,肯定是跑不了!

尤其是朱艳珊通知他们,让那些在外打工但可以回来的子孙后辈,尽量早点儿赶回来,以便可以在这些项目当中,尽可能的找到与他们可以对口的岗位甚至是项目,为建设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也能挣一份与在外打工相当的钱。

但毫不例外的是,会还没开完,会场上又已经是一团乱糟,打电话催促子孙后辈赶紧回来的,跳着脚骂大街的,四下打听更加精确消息的,扯着嗓门拉家常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喧闹之中,朱艳珊好不容易才把最后一件事情传达下来――今天,大青山又会来几位客人,得招待他们。

相较之下,程俊逸这边,就显得安静得多,秩序也井然得多,二十多条大汉,一个个穿戴一新喜气洋洋,还扯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大青山饮用水开闸仪式”。

程俊逸举办这个开闸放水仪式的地方,也是在村委会门口,开水的闸阀,是选择临时从学校的水管上接出来的一个水龙头,水龙头上捆扎着一朵鲜艳红绸绣球,程俊逸还准备了一个水桶,一个水瓢,水桶、水瓢上面也都捆扎着这样的红绸绣球,看起来就特别喜庆。

还有个兄弟准备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待会儿用来挑万字头的鞭炮。

一大帮子人忙忙碌碌的,看着就像是在给大青山办喜事儿。

就在大青山里所有的人都在忙前忙后之际,杨浩果然带着一帮人上来。

让江源跟朱艳珊都没想到的是,孙锐竟然跟在杨浩他们后面,也上了大青山。

杨浩见到朱艳珊跟江源,程俊逸等人,当即把他们介绍给后面的那些同事,没想到的是,杨浩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他们报社的同行,竟然还有本地电视台的记者。

仅仅只是稍微寒暄了几句,现场采访,随之展开。

而让杨浩跟同行记者都没想到的是,原本今天是针对工人兄弟和支教老师跟村主任一起前赴后继奋不顾身抢救一个摔伤老人这事儿的,一问之下,杨浩带来的那些记者这才发现,其实在大青山,发生过这样的义举,果然还有许许多多!

几乎每一个村民都能说出来一件正能量的好事儿,但做这些让人感动的好事的人,无一例外的指向其中两个人――江源跟朱艳珊。

面对摄像机镜头和话筒,江源仅仅只是淡淡的微笑着说:“其实那些事情,都是我能做也是我必须做的,弘扬传统美德,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让这个世界充满爱从我做起……”

朱艳珊:“大青山就是我的家,父老乡亲都是我的家人,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

曾材佳:“江老师救过我父母和女儿的命……”

高怀秀:“对对对,让我们在家里也能找工作,还能挣到很多钱……”

朱长青:“很好的两个后生……”

蔡玉玲:“一开始,我们真的不理解,对他有不少的反感,还打电话叫了很多人来围着他……但拿到钱那一刻,我真的很感激,我活了大半辈子……

孔遂爷爷:“是两个很了不起的人……

梁慧:“接触不太多,但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好人,我觉得应该就是像他那样,有着广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

马婶:“感谢政府,感谢党……”

赵叔:“带给我们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