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7章(1 / 2)





  这些年郭荣接连动兵,先与北汉、契丹决战高平,又取蜀国四州逼降孟蜀,接着又马不停蹄地与南唐大战江淮。

  没有出现问题并不代表没有问题,而是胜利掩盖了一切问题。

  一旦遭受一场大败,各种潜在的问题就会一次性地冒出来。

  王朴作为郭荣最信任的谋臣,在郭荣亲征时坐镇汴京,对于大周潜在的危机再了解不过了。

  能够理解魏仁浦“未虑胜,先思败”这六个字的意思。

  以道理计,现在的大周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

  不是短时间的恢复元气,而是长时间的休养生息,三年五年的那一种。

  只要有个五年的恢复,大周现在的情况完全有实力拉出二十万大军,到时候别说现在的三万骑兵,五万、八万都不在话下。

  这真不是吹。

  一直有人拿宋朝没有养马地,没有骑兵的事情说事。

  但实际上宋朝起家的资本仅次于隋朝。

  宋朝并不缺马,缺的是一个好的马政以及骑在马背上的人。

  太宗北伐时期就有马十七万。

  大宋朝的将官甚至视契丹的好马皆常品。

  宋军不只有马还很挑,压根瞧不上契丹的马……

  宋真宗有一次与朝臣对话就说:“今诸将喜用骑兵,以多为胜;且骑兵之多者布满川谷,而用之有限,苟墙进而前,小有不利,则莫之能止,非所谓节制之师也。”

  连这位宋朝的皇帝都直说:咱缺的不是马,而是骑在马上的人。

  故而不存在没有养马地,施展不了马政一说。

  后周宋初的马政还是很高明的,只是后来发现养马太费钱,这大投入,换来的回报不甚明显,自己荒废掉了。

  罗幼度叹道:“魏相公老成谋国之言,在下焉能不知。只是三年五年,变故太多,就怕时不与我!”

  现在他心底有两大心事。

  其一,也是最关键的,郭荣的寿命。

  郭荣今年三十六,精力旺盛,正当壮年,能拉弓跑马,罗幼度一点也没看出他有什么问题。

  两年后会不会病故,罗幼度完全猜不准。

  如果郭荣因为自己的出现而长寿,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没有人敢在郭荣的统治下造反,这跟找死没区别。

  可一但事情不可逆,郭宗训是不可能镇得住满朝文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