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0章(2 / 2)

  值得一说的是,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发小,两人打小就在一块撒尿和泥巴,关系很铁。

  赵匡胤一直将慕容延钊视为兄长,即使历史上当了皇帝,也一直以兄长称呼。

  有了这层关系,慕容延钊对于罗幼度自然没有恶感。

  罗幼度太会做人,庐州城外义助赵匡胤,谁不知道?

  罗幼度对于赵匡义的欣赏,也是人所共知的。

  面对这么一个人,赵匡胤自然不会轻易在人前表露心底的看法,免得跟石守信一样,成为罗幼度大度之下的背景板。

  故而慕容延钊眼中,罗幼度与赵匡胤、赵匡义之间是一种亲善关系。

  朋友的朋友,不一定就是朋友,但至少不会是敌人。

  不过慕容延钊担心罗幼度过于偏袒御营司。

  此次北伐,御营司一司所获得功绩,甚至盖过了侍卫亲军司跟殿前司。

  郭荣在时,慕容延钊相信大周天子会公允地看待这个问题。

  罗幼度呢?

  慕容延钊抱以怀疑态度。

  至于袁彦,他是大周资历最老的一批大将,矫捷勇猛,跟着郭威从讨李守贞、镇守邺城。

  后周建立,跟随郭荣镇守澶渊,郭荣担任开封府府尹时,改开封府步直指挥使,跟着郭荣一起崛起的,属于郭荣最信任的军中心腹之一。

  他跟随郭荣的时间,比王朴还要长一些。

  不过性格有些孤傲不群,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总是得罪人。

  若非如此韩通未必就上得来。

  袁彦资历老,自然拿捏着身份,不太看得起人。

  至于陈思让,此人很有意思,是一员福将,从军二十五年,未逢一败。不是他本领有多厉害,而是能混的胜战都让他混到了,失败的战役,他不是在前去的路上,就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赶上。

  陈思让最大的特点就是打蠢战,据险而守,步步为营。

  有本事你就来打我,反正我不主动进攻,爱咋地咋地。

  这点有些得罗幼度的脾胃。

  领兵打仗绝不是仅靠个人能力能够解决一切的。

  尤其是在五代十国这一阶段。

  将官对于兵士的掌控力太强了。

  说白了,罗幼度现在是三军大帅,手握九万大军。

  但是罗幼度要想调动殿前司,必须经过慕容延钊,不然他的命令就跟废纸一样。

  他要处置慕容延钊,殿前司铁定造反。

  故而这个时代,不能处理好将帅之间的关系,很容易造成将帅不合,给兵士裹挟的情况。

  曹彬、潘美就吃过这亏。

  历史上的雍熙北伐,曹彬的那一路大军,就给部下裹挟了,曹彬压不住,相互矛盾,这才被迫进兵涿州,为耶律休哥、蒲领抓住了机会,杀得大败。